NBA常規(guī)賽若有一場取消,每家俱樂部負責人將平均損失100萬美圓;若停賽持續(xù)一個月,所有運動員將損失約3.5億美圓的報酬。勞資雙方在新賽季開打前兩周未能達成共識,致使常規(guī)賽被迫暫停,俱樂部經營者與運動健兒均蒙受重大損失,那么勞資雙方到底在哪些議題上無法妥協(xié)呢?
收入分成相差6個百分點
NBA的勞動合同每十二年更新一次,上一個合同是在2005年達成的,今年夏天即將到期。那個合同中,球員拿走收入的大頭,占到了五成七,而俱樂部方則獲得剩余的四成三。
NBA總裁斯特恩,作為資方代表,指出先前協(xié)議的收入分配方式損害了球隊所有者的利益,致使近年來持續(xù)出現虧損狀況。上賽季,NBA的30支球隊中有22支發(fā)生了虧損,總虧損金額高達3億美元,其中有一半的球隊虧損額達到了2000萬美元。多年的虧損讓球隊所有者感到難以承受,斯特恩因此提出了新的勞資協(xié)議,建議將收入分配給球隊老板占53%,球員占47%。
勞方代表費舍爾與亨特,在協(xié)商中確定球員收益比例由原有57%降至53%。依據上賽季籃球賽事約38億美元的總營收,收益比例從57%調整為53%,意味著每年讓渡約1.6億元薪酬,6年合同期間總計減少10億元收入。
即便如此,勞資雙方對于收入分配比例各有所求,前者占據53%,后者為47%,雙方差距達6個百分點,這個百分比對應的金額約為2.4億美元,僅此一項,雙方在一年內因收入分成產生的分歧就如此之大,若將這個差額乘以6年的協(xié)議期限,其總額將十分可觀。
真相是,每減少百分之一,雙方每年就要損失四千萬美元收益。每支球隊平均每年損失一千三百三萬美元,每位球員平均每年減少十萬美元薪水。當觸及自身經濟利益時,勞資雙方都不會輕易妥協(xié),導致談判多次中斷。
“硬工資帽”普通球員受損害
這次勞動合同協(xié)商中斯特恩著重提出兩項要求:首先確保俱樂部能夠獲得收益,其次讓所有隊伍都有資格角逐最高榮譽,這需要構建一個完善機制。過去NBA為了平衡各隊競爭力,曾設立工資上限,通過控制球員薪資總額,避免財力雄厚的俱樂部通過高額簽約吸引明星球員,從而讓比賽結果缺乏變數。
工資帽并非絕對限制,俱樂部老板能通過繳納特殊稅款來超越這一上限,這對于擁有強大市場和高收入的球隊極為有利,像洛杉磯湖人、波士頓凱爾特人、邁阿密熱火這些財力雄厚且所在地體育市場活躍的隊伍,增加明星球員陣容,支付相關費用毫無壓力,而經濟實力較弱的球隊則難以承擔這筆開銷,因此這些隊伍在與市場優(yōu)勢明顯的對手較量時處于不利地位。
NBA還有所謂中產階級合同等特例,允許球隊突破工資帽。
投資方這次堅決推行“固定薪資上限”制度,完全取消所有特殊條款,大幅度提高了高額薪水稅的稅率。過去的奢侈稅是按照超出上限的部分等額收取,也就是每超過工資帽一美元就要繳納一美元,現在的新計劃是成倍增加征收,因此沒有球隊愿意繳納奢侈稅,最終也就無法超越薪資上限。
球員明確表示不認同“硬工資帽”制度,亨特形容這為“殘酷的現象”,顯示出其對球員權益的嚴重損害。球員指出,“硬工資帽”會導致除了科比、詹姆斯、韋德、加內特這類頂級球星外,其他絕大多數球員的權益受到負面影響,他們將無法獲得球隊的長期合同保障,收入水平也會隨之降低。
NBA資方與勞資方的分歧,其實核心就是一個“錢”字,資方希望支付較少的報酬,勞方則要求獲得更高的報酬,這種對立關系體現在待遇保障、合同條件、工資上限等多個方面,這些條款都與“錢”緊密相關,本報記者 黃永順
相關鏈接 “硬工資帽”
北美體育聯盟一直追求的一種模式是“硬工資帽”,它反映了“球員成本固定”的理念,有助于確保各隊實力均衡,北美橄欖球、冰球、足球等聯賽均已采用此制度。NBA的投資者們同樣期望實施“硬工資帽”,因為這符合籃球運動的發(fā)展方向,不過這意味著普通球員的收入水平會受到影響。這恰恰是當前勞資雙方協(xié)商時的核心爭議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