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外援標準持續(xù)提高,不少外籍球員拿不到穩(wěn)定的工作承諾。要是他們在賽場上的發(fā)揮達不到球隊的預期,很可能在賽季中途被解約。一旦發(fā)生這種情況,他們就無法在那個賽季轉投其他CBA俱樂部。所以,為了躲避這種風險,很多外援寧愿不回CBA聯賽,而是去國外聯賽踢球。CBA外援的薪酬上限是稅前四百二十五萬美元,不過很多進入季后賽的隊伍覺得這個額度不夠用。依照聯盟的規(guī)則,假如球隊能夠支付超出上限的薪水,就必須按一定比例向聯盟支付平衡基金。
近期,CBA聯賽中有四位外籍球星選擇不繼續(xù)加盟,他們在國外聯賽的年薪普遍突破千萬美元大關。薪資待遇的巨大差異、自身競技能力的追求、國際舞臺的展現機會以及國外的生活環(huán)境,都是促使他們做出決定的重要因素。
迪亞洛是其中一位球員,他上個賽季為山西男籃打球,在常規(guī)賽和季后賽都打得相當好。山西男籃想要和他繼續(xù)合作,但迪亞洛最后接受了西甲巴斯克尼亞給出的兩年固定合約,年薪達到了150萬美元。
布萊克尼即將迎來CBA的收官賽季,他每場比賽都能拿下30.5分,并且能夠摘下7.1個籃板,送出4.3次助攻,他的投籃準確率非常出色。盡管不少CBA俱樂部向他發(fā)出了邀請,布萊克尼還是選擇與以色列的隊伍再簽兩年合同。
第三位是索恩-梅克,他在福建男籃打球時表現出很強的籃球能力,很受球迷喜愛,福建隊教練凱撒也想要他留下,但梅克還是選擇去沙特球隊埃爾奧拉踢球。
最后一位是利夫,他曾在CBA打球,在南京同曦有過出色表現,南京方面希望他留下,利夫還是決定簽約,他簽訂了一份為期三年、總額超過300萬美元、全額保障的合同。
其余球員例如費爾德、凱爾三世以及奈特等人,也紛紛離開中國聯賽,前往海外其他聯賽繼續(xù)比賽,因為CBA外援的薪資限制并不比其他重要聯賽更有吸引力,他們更希望能在待遇和發(fā)展前景更好的地方打球。